Uni-Audio「Plume 翎」入耳式耳機評測:適合初燒單動圈的純粹與平衡
在當今多單元混合設計盛行的市場中,Uni-Audio 的「Plume 翎」選擇回歸基礎——單一動圈單元。這款適合初燒玩家入坑的入耳式耳機,有着非常友善的定價( 港幣$399 ),主打「自然音色」與「舒適」的平衡,而非靠堆砌單元數量來吸引眼球。以下將從設計、佩戴感、音質表現三大方面,以實際聽感為主,與大家分享筆者使用「Plume 翎」約 300 小時的用後感。 開箱與外觀設計 「Plume 翎」的外觀走低調路線,面板以深藍羽翼作設計,外殼採用樹脂腔體,手感紮實且不易沾指紋,長時間佩戴不感到有明顯負擔。 導管設計上,使用較短的寬口徑金屬導管,搭配兩款矽膠耳塞及一款耳棉(兩款矽膠耳塞各附贈三種尺寸),能減少耳道壓迫感,同時確保足夠的密封性。 標配 4 股 6N OFC 無氧銅線,插頭為 4.4mm,分線器與插頭外殼同樣採用金屬材質,耐用性不錯。線身柔軟度非常軟熟,外出使用聽診器效應輕微。 整體而言,「Plume 翎」的設計偏向實用主義,沒有花俏的裝飾,但做工細節到位,符合初階耳機的定位。 設計與佩戴 入耳式耳機的佩戴體驗往往影響聽感,而「Plume 翎」在這方面表現中上,腔體形狀貼合大多數人耳廓,搭配適當的耳塞後穩固性良好。被動隔音表現中等,能阻隔環境低頻噪音(如地鐵轟鳴),但對人聲等中高頻的隔絕較弱。由於重量相對輕且無尖銳棱角,連續使用 2-3 小時不會有明顯不適,但耳道較小的用戶可能需要更換更柔軟的耳塞。 對比同價位的多單元耳機(如混合動鐵型號),「Plume 翎」的佩戴感更接近傳統動圈耳機的自然,沒有因複雜結構導致的異物感。 主觀聽感評測 收聽 G.E.M 鄧紫棋(現為Gloria Tang)最新翻唱專輯 I AM GLORIA 內的《Where Did U Go (G.E.M.重生版)》低頻量感適中,下潛深度不錯(約 45Hz 仍有清晰響應),質感偏鬆軟而非緊實,適合流行、搖滾的鼓點表現,但大編制交響的低音層次稍弱。 男女聲表現亦均衡,中頻人聲位置略微靠前,在陶喆新碟同名歌曲 STUPID POP SONGS 男聲厚度適中,不會過度渲染「甜膩感」或「冷薄感」。樂器如吉他、鋼琴的質感還原自然,但極高解析力並非強項。 高頻在爵士樂表現亦不遜,鈸片與小提琴泛音足夠清晰,無明顯尖峰,亦不會刻意突出細節來營造「假解析」感,惟延伸能力略為不足,不過考慮到級數定位已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