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pears Legion 深度評測:當騎士精神遇上聲學工藝(附煲機 300 小時痛苦歷程記錄)
經過兩週的嚴苛測試,筆者將從設計哲學、單元協調度到實際聽感,為大家分析這款「戰神耳機」的真正實力。
EarQuake 骨傳導單元:優化超低頻震動頻率,讓鼓點不僅「聽得到」,更能「感受到」顱骨共鳴。
Legion 全頻動圈單元:負責低頻與核心中頻,強化中低頻紋理,提供紮實的衝擊力與自然的人聲厚度。
SPARK 駐極體靜電單元:處理高頻延伸,無需外部供電(傳統靜電單元依賴外部電壓驅動)已可實現絲滑的空氣感,同時避免傳統靜電單元對內腔佔領空間比例的苛刻需求。
稚嫩的王者:(0-100小時)
初開聲的低頻像被棉被裹住,低音電結他及大提琴線條模糊,人聲帶有明顯「感冒鼻音感」。此時的 Legion 宛如剛出廠的機械裝置,齒輪咬合尚不順暢。
圓桌精神初顯:(100-250小時)
中頻開始鬆綁,Sophie Milman《La Vie En Rose》的喉音沙啞感逐漸浮現,但高頻仍偏暗,鋼琴泛音仍像隔著玻璃幕牆。
石中劍的宿命覺醒:(250-300小時)
終於迎來「騎士覺醒」~ 低頻下潛從 60Hz 延伸至 30Hz 位置,且收束速度加快;靜電單元在 16kHz 以上極高頻終於展開,鈸片的金屬顫動有了空氣感。
煲透後的 Legion 搭配 SP3000ss 收聽 Lisa《 Born Again 》時,低頻兼具動圈的衝擊力與骨傳導的「體感震動」。下潛深度可觸及 5Hz,實際聽感約 20Hz,但骨傳導單元補足了 5Hz 附近頻段,形成類似 2.1 聲道系統的極低頻震撼質感。樂器質感控制上表現出眾,低音電吉他撥弦清晰可辨,未如多數所謂「重低音耳機」般糊成一團。搭配 DX340 + AMP16 收聽 Slipknot《 The Devil In I 》留意到雖然低音大鼓衝擊力集中但殘響略散,尤其在未煲機時,大鼓齊奏會輕微遮蔽中頻細節。
得益於骨傳導單元對中低頻紋理的強化,還原到 Eagles 的木結他撥弦帶有「箱體共鳴」木質感,整體音色還原力及自然度中等。
人聲位置稍靠後但不至於影響還原距離感的比例,鋼琴伴奏的踏板雜音與人聲比例正常,煲機後大大改善中頻的輕微凹陷感。試聽 Lady Gaga《 Disease 》的胸腔共鳴被骨傳導單元強化,Gaga 喉嚨顫動的「顆粒感」可聞,但未能做到與傳統靜電耳機對中頻細節的打磨。若未煲機前,這些細節會更加被掩蓋在渾濁的中低頻中。
因曾使用粉紅噪音 + 弦樂交替煲機,100 小時後高頻延伸改善顯著,16kHz 以上的「空氣感」開始浮現。
250 小時後初見完全體;極高頻迎來解放,著名遊戲配樂 Assassin's Creed Odyssey《 The 300 》開篇的小提琴群密集斷奏模擬箭雨破空,高頻能量如暴雨般傾瀉卻毫不刺耳,呈現出飄逸層次及依舊保持膽機般的柔順邊緣。更震撼的是中尾段戰場轉折點 :銅鈸的撞擊聲並非單純「鏘」的一聲,而是從高頻泛音中逐漸擴散出類似青銅盾牌震動的衰減尾韻,彷彿能聽到金屬疲勞的細微裂紋。整體而言 SPARK 單元的高頻如騎士劍的鋒刃,絲滑延伸卻不刺耳,可感受到 Legion 更注重順滑度亦無傳統靜電單元的「銳利感」。
橫向聲場闊度中規中矩,縱深稍平。交響樂的銅管組定位清晰,銅管組從左後方湧現的定位精準卻缺乏遠近層次。這或許是骨傳導單元的物理限制:它強化了包圍感,但犧牲了部分立體感。
優勝之處
- 中階價位大玩極緻「觸覺級」低頻體驗
- 珠寶級工藝:同價位無敵的面板細節完成度,甚至可作為收藏品
- 煲機後三頻的全面性與耐聽性平衡
其他考慮因數
- 佩戴挑人:腔體較大,耳廓細小的用戶可能不適
- 未煲機時高頻表現「對不起價位」
- 極高頻延伸稍遜於純靜電旗艦(如 Vision Ears EXT)
Legion 最驚豔之處,在於它用 $6,680 港元的售價,實現了真正屬於超低頻耳機愛好者的技術野心,是少數能將「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偏執之作。它既不是走暴力分析風格,更不是無腦低音轟炸機,而是透過骨傳導 + 全頻動圈 + SPARK駐極體靜電單元的精密協作,打造出 「感官沉浸」的完美示範。
在入耳式耳機的技術競賽中,Legion 證明了:「創新」不該是參數的軍備競賽,而應該用工藝、調音與可玩性構築出一道獨特的「騎士美學」防線,真正讓音樂「活過來」。當閣下熬過 500 小時,用耳廓都能聽見骨傳導單元振動出的超低頻時,會頓時明白:有些等待,本就是音響哲學的一部分。
文章最後,必須感謝一直推我入坑的好兄弟莫總 Perry 借出本文評測產品。
頻響範圍:5Hz-40kHz
阻抗:5.3Ω
靈敏度:114dB/mW@1kHz 建議零售價: HK$6680
查詢:ECT(3188 0767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