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2月, 2025 起發佈的文章

純銅線的權力遊戲,PW Audio Blackicon Series HULK ー 線材的「技術暴動美學」

圖片
當得知 PW Audio 創辦人 Peter Wong 利用專為頭戴式耳機升級線的特性融入到入耳式耳機升級線時,手中拿着 Noble Audio Viking Ragnar 小維京的筆者頓時停下手頭工作,腦海反覆浮現同一個問題:「PW 的純銅線是否已經完全打破燒友對銅的舊觀念,音場表現上甚至能超越純銀或鍍銀線的闊度」? 品牌簡史:PW Audio的銅線霸權 2008年,Peter Wong 用一條手工繞製的OFC線顛覆「銀線至上」的教條,從此奠定「銅線魔術師」的江湖地位。十五年過去,當其他廠牌沉迷於合金混鑄時,PW Audio 用新產品線 Blackicon Series「HULK」證明:純銅線材的技術深淵,根本是無底洞。從傳奇的1960s到被低估的Monile,這家香港老廠始終在玩一場「用純銅對抗元素週期表」的危險遊戲。 最先攝入眼簾的是灰白色尼龍網選色設計,如冬夜月光灑落新雪,灰白線身折射出冷冽而透明的光澤,彷彿在等待用家去探索高頻延伸時的空靈殘響,及發掘細節中如冰晶般懸浮的音場。 材質解構:2x28AWG的細節陰謀論 「28AWG算粗?」HULK 每聲道有4股獨立導體,每股由2條28AWG並聯。單導體承載電流有着匹配大耳牛專用升級線的餘裕度,這讓瞬態爆發力及分析力擺脫「細線物理詛咒」。實測播放《Daft Punk - Giorgio by Moroder》時,合成器的背影混音效果竟比常見30AWG線材來得更仔細銳利,彷彿能聽見1980年代模擬合成器的真空管顫動。 專用四絞架構 左右聲道各四導體的「雙四絞」設計,實質是場精密電磁戰役。每股導體以特殊角度交錯絞繞,配合識當比例間距的聚氯乙烯樹脂隔離層,使鄰近效應損耗壓制得更低。AB測試《Hotel California》現場版時,最驚豔的並非音場擴張,而是觀眾掌聲的「定位解析度」ー 每聲咳嗽的位置都盡收耳内,控場能力極佳。 黑科技屏蔽 'PW Shielding + ' 別被「屏蔽」二字誤導,這根本不是普通金屬編織網。透過只在貴價系列才會出現的獨門屏蔽技術「Sheilding +」,形成主動式電場中和效應。實戰表現亦驚人:播放王嘉爾《Blow》時,低音鼓的殘響震動「拳拳到肉」,與電結他泛音形成完美對比,這種「暴力分離度」在銅線世界堪稱異端。 與前代銅線的權力鬥爭 VS No.5(入門皇者): 播放《...

解析黑鐵紅銅合金混鑄 × 油浸工學!Linksmith 火岩毒物耳機升級線評測

圖片
  「混金線材必刺耳?」當筆者將這條纏繞著黑鐵合金的紅銅線接入手上的 Cayin N3 Ultra 4.4 平衡端,背景噪訊突然沉入深海般的寂靜。 火岩毒物是國内耳機升級線廠 Linksmith 在 2024 年所推出的旗艦線,它是一條結合黑金屬鐵合金(Black Metal Iron Alloy)、紅銅(OFC)與油浸工藝的升級線,搭配 TYPE 利茲編織結構。以下從材料、工藝到實際聽感,筆者會嘗試梳理出客觀的分析。 材質解析:鐵合金與紅銅的取捨 主要導體組成:線基採用4絞黑金屬鐵合金加紅銅材質,比例約7:3。採用 TYPE 利茲結構,包裹着主體線芯 (外屏64芯 單支線徑0.08mm + 中間層芯32芯 單支線徑0.08mm) 4絞純手工編織共384支線芯。配合用特殊多重油浸工藝,實現最終旗艦級別的「液態鎧甲」。 廠方資料顯示,鐵合金用於強化低頻響應,紅銅維持中高頻傳導效率。當合金比例超過40%時,高頻段會出現自然衰減,但中低頻相位得到一致性提升。這能使音色瞬態保留度優於純銅線,同時抑制了常見於一般合金線的過份刺激現象。這意味著:當紅銅負責中低頻能量傳輸,鐵合金層實質扮演著高頻信號的「磁場校準器」。 油浸工藝的物理學暴力 坊間「油浸 = 調音」的認知未兔過份浪漫。拆解線身會發現:線材外皮內填充礦物油,主要功能是抗氧化而非用於「潤澤音色」,其作用更是精準填補利茲結構的股間縫隙。實測放置兩週後,未出現常見銅線的輕微氧化泛綠現象。 油體作為熱傳導介質,在連續3小時大動態播放後,線體溫度比傳統PE絕緣線更低,這對DAP玩家而言等同於續航力的隱形升級。線材外皮觸感比一般PVC外皮柔軟,但冬季低溫下略微變硬(13°C 新界大西北環境測試)。 實測對比:不同樂風的音色變化 配搭 Kiwi Ears Orchestra Lite CM 及 Cayin N3 Ultra 真空管模式播放Slipknot《Duality》時,Joey 的雙大鼓竟分裂出第四隻腳?以往糊成團塊的低頻riff竟分解出三層織體:最底層是沼澤冒泡般的 sub-bass,中層是鐵砧敲擊的 mid-bass,表層甚至浮著冰晶質感的泛音。切換到《魔戒》原聲帶時,精靈語合唱的齒擦音被磨去數位銳角,卻保留著中古世紀羊皮紙的沙粒質感,這種「精準的髒污」正是中階系統最渴求的救贖。 理性抉擇:誰更適合 玩 這「物理特...

遊走於「電子管」同「Class AB」模式的便攜小尾巴!!iBasso Nunchaku 深度評測

圖片
  iBasso 在2025年推出了最新便攜解碼耳放 Nunchaku,為品牌首款 採用兩支 JAN6418 微型電子管 的便攜解碼耳放,搭載雙 旗艦  CS43198 DAC 晶片,並能讓用戶在 TUBE 電子管及 Class AB 兩種放大模式自由切換, 高 解析力質素 既有曾在日本奪下 VGP2024 金賞的超旗艦小尾巴 DC-Elite  的影子 , 亦能形造更厚暖寬鬆的包圍感,承繼 iBasso 著重分析力又不失豐滿音色的血脈。 顏色方面, 官方 亦 為 Nunchaku 推出了灰色及 外貌協會最愛的紅色 供大家選擇。 而今次評測會介紹 Nunchaku 的各種玩法及實測聽感。 開箱與設計:簡約便攜,細節用心 機身設計 體積與重量:尺寸僅65mm x 34.6mm x 15mm,重量約50g,輕巧便攜,適合日常通勤或戶外使用。 材質與工藝 與旗艦型號 DC-Elite 的鈦合金外殼有別,Nunchaku 採用鋁合金一體成型機身,表面經過細膩噴砂處理,手感順滑且抗指紋。機背位置保留適量面積及天窗設計,用作兩支微型電子管的展示。 整體機身線條簡潔,邊角圓潤,握持舒適。 標配一個黃色仿真皮套保護套,貼合機身設計,提供基礎防摔保護;支援 USB-C 接口,用於外接DAC功能。 跟機提供說明書,保養證,USB Type C > Type A 轉換頭及USB Type C > Type C 數據線 。  - 廠方宣稱電子管模式功耗低至120mA/5V;實測之下沒有過度發熱,與皮套同時使用甚至無感,無礙用家放入背包或褲袋。 硬體配置:性能強勁,性價比突出 雙電子管技術 採用兩支雷神JAN6418古董電子管,該型號為美國軍工級直熱式微型五極管,亮點為功耗較低,體積小巧,運行穩定。 iBasso 工程師會使用 APX555 精密儀器進行 SINAD 配對,把一對JAN6418電子管的音色差異減至最低。 而 JAN6418 的另一賣點則有更高的電壓,22.5V的陽極供電更能提供大部份入耳式耳機甚至部份頭戴式耳機的驅動力。 解碼核心 雙旗艦 CS43198 DAC晶片:支援最高 32bit/768kHz PCM 與 最高Native DSD512x 硬解,訊號雜訊比達至 119dB,THD+N低至0.00011%,提供純淨的音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