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於「電子管」同「Class AB」模式的便攜小尾巴!!iBasso Nunchaku 深度評測

 



iBasso 在2025年推出了最新便攜解碼耳放 Nunchaku,為品牌首款採用兩支 JAN6418 微型電子管的便攜解碼耳放,搭載雙旗艦 CS43198 DAC 晶片,並能讓用戶在 TUBE 電子管及 Class AB 兩種放大模式自由切換,解析力質素既有曾在日本奪下 VGP2024 金賞的超旗艦小尾巴 DC-Elite 的影子亦能形造更厚暖寬鬆的包圍感,承繼 iBasso 著重分析力又不失豐滿音色的血脈。
顏色方面,官方為 Nunchaku 推出了灰色及外貌協會最愛的紅色供大家選擇。
而今次評測會介紹 Nunchaku 的各種玩法及實測聽感。



開箱與設計:簡約便攜,細節用心

機身設計

體積與重量:尺寸僅65mm x 34.6mm x 15mm,重量約50g,輕巧便攜,適合日常通勤或戶外使用。





材質與工藝

與旗艦型號 DC-Elite 的鈦合金外殼有別,Nunchaku 採用鋁合金一體成型機身,表面經過細膩噴砂處理,手感順滑且抗指紋。機背位置保留適量面積及天窗設計,用作兩支微型電子管的展示。
整體機身線條簡潔,邊角圓潤,握持舒適。

標配一個黃色仿真皮套保護套,貼合機身設計,提供基礎防摔保護;支援 USB-C 接口,用於外接DAC功能。跟機提供說明書,保養證,USB Type C > Type A 轉換頭及USB Type C > Type C 數據線








 - 廠方宣稱電子管模式功耗低至120mA/5V;實測之下沒有過度發熱,與皮套同時使用甚至無感,無礙用家放入背包或褲袋。


硬體配置:性能強勁,性價比突出


雙電子管技術

採用兩支雷神JAN6418古董電子管,該型號為美國軍工級直熱式微型五極管,亮點為功耗較低,體積小巧,運行穩定。

iBasso 工程師會使用 APX555 精密儀器進行 SINAD 配對,把一對JAN6418電子管的音色差異減至最低。

而 JAN6418 的另一賣點則有更高的電壓,22.5V的陽極供電更能提供大部份入耳式耳機甚至部份頭戴式耳機的驅動力。





解碼核心

雙旗艦 CS43198 DAC晶片:支援最高 32bit/768kHz PCM 與 最高Native DSD512x 硬解,訊號雜訊比達至 119dB,THD+N低至0.00011%,提供純淨的音質表現。

獨立耳放電路:採用 OP+BUF 架構,4粒TI運放 +4粒BUF634A配置,
令輸出功率達至 525mW+525mW@32Ω,驅動大多數耳塞游刃有餘。





系統與功能:簡潔易用,功能齊全

作業系統採用客製化UI,操作流暢,滑動無卡頓。






所有設置能通過多功能旋鈕進行,扭動為基本音量調整,按下旋鈕兩秒進入全功能介面,按一下為確認 / 切換。

- Filter : NOS / FAST / SLOW / LL/F / LL/S 
- HP Filter : On / Off
- Gain : Low / High
- Balance ( 由左至右,-10至+10 )
- SPDIF : On / Off
- Mode : Tube / Class AB
- Rotation 
- Vol : Always / SC On
- Backlight - On / 10s / 20s / 30s

Nunchaku 亦提供通過安卓手機APK   << iBasso UAC >> 對以上所有功能作出調整。




主觀聽感評測




測試器材 1:Noble Audio Viking Ragnar HK ver. + Plussound verse silver+  ( 4.4mm 平衡輸出,Class AB模式,Low Gain )

通透性與細節:播放《Yosi Horikawa - Bubbles》(24bit/96kHz)時,高頻延伸自然,打擊樂的泛音清晰,但略顯保守,適合長時間聆聽。Class AB 模式之下,背影非常黑,擁有極高靈敏度的小維京亦未留意到任何底噪。

弱音還原:小提琴獨奏(如《Bach Violin Sonata No.1》)的擦弦細節表現到位,但空氣感稍弱。




測試器材 2:Kiwi Ears Orchestra Lite CM + Linksmith 火岩(毒物)黑鐵合金混合紅銅材質油浸 TYPE 4 LITZ升級線 ( 4.4mm 平衡輸出,電子管模式,High Gain )

中頻密度 

人聲定位:試聽王菲《棋子》(16bit/44.1kHz),人聲結像清晰,位置適中,喉音細節豐富,背景伴奏分離度良好。Nunchaku 與火岩毒物配搭更能突顯中頻人聲的密度,背景幽静深邃,兩者不爭相鬥艷反而更有利營造出一種「貴氣感」及更「毒」的人聲表現。


測試器材 3 : HIFIMAN Sundara Closed-Back ( 3.5mm 單端輸出,電子管模式,High Gain )


低頻控制力

下潛與彈性:電子低頻(如《Daft Punk - Get Lucky》)下潛適中,回彈迅速,量感充沛但不轟頭;大提琴低音部(《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松香味濃鬱,形體感清晰。

大動態掌控:交響樂爆棚段落(如《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瞬態反應迅速,低頻鋪底穩定不混亂。


音場與分離度

空間感:在 Nunchaku 3.5mm輸出(電子管模式),High Gain 輸出電平達至2.25Vrms,而輸出功率亦有150mW+150mW@32Ω。在這輸出框架之下亦足夠驅動 Sundara-C 的平板單元振膜,提供到寬闊從容的音場。

橫向音場適中,縱向層次分明,播放現場錄音(如《Eagles - Hotel California》)時,觀眾掌聲定位清晰,主唱與樂器的前後距離感真實。

樂器質感: John Coltrane - 《 A Love Supreme 》(24bit/192kHz)測試中留意到,爵士樂中色士風的金屬共鳴溫暖,鋼琴中頻鍵觸紮實,顆粒感適中。

分離度:複雜編曲(如《Radiohead - Paranoid Android》)中吉他、鼓點、合成器交織不沾連,各頻段互不遮蔽。


總結




透過 Nunchaku,iBasso 再次展現了其在便攜解碼耳放市場的競爭力,它不僅是「小巧便攜」的代表,更是「性價比與音質兼具」的誠意之作。筆者認為,iBasso 大膽地在 Nunchaku 中採用了雙 JAN6418 真空管技術,配搭着雙旗艦 CS43198 DAC 晶片,更能在多種樂風中做到醇厚幼滑的音色,尤其人聲表現更為均衡耐聽。
另外電子管 / Class AB兩模式切換玩味十足,用戶能針對自己喜愛的樂風透過對音色作出各項調整。而與同廠大哥型號 DC-Elite 的全能戰士有別,Nunchaku 更主張營造飽滿暖實的氛圍。Nunchaku 的低功耗表現亦為亮點之一,電子管模式之下功耗低至 120mA/5V,與 Redmi Pad SE 平板電腦實測之下使用 ( 電子管模式,24bit/192Hz FLAC 三小時不間斷播放 ) 亦只消耗 2% 電量。若要提及到 Nunchaka 的不足,筆者認為高頻延伸略顯保守,不適合追求極致解析的使用者。
綜合以上,筆者會把 iBasso 新品 Nunchaku 推薦給追求便攜與音質平衡的中階耳機燒友、流行音樂愛好者、預算有限的入門玩家。


技術規格

iBasso Nunchaku (便攜膽管解碼耳放)
顏色:灰色/ 紅色 

資料指標: 
DAC晶片:2 x CS43198
PCM:32bit/768kHz
DSD:最高Native DSD512x
重量:50g
尺寸:65mm*34.6mm*15mm

建議零售價: HK$2499
查詢:Carve Link(6301 8928)



版權由 feverheadfi 網誌擁有 一切侵權行為必定追究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解析黑鐵紅銅合金混鑄 × 油浸工學!Linksmith 火岩毒物耳機升級線評測

鑽石聲紋的銀河漫遊 : EarAcoustic SPA-Hi End Max 耳機主觀聽感報告

純銅線的權力遊戲,PW Audio Blackicon Series HULK ー 線材的「技術暴動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