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iO FP3 迷你入耳式平板耳機深度評測:小木碗裡的大宇宙




當「木碗」遇上「納米工藝」

第一次將 FP3 捧在掌心時,單邊 6.5g 的重量輕得像一片風乾的玫瑰木,黑胡桃木面板的溫潤觸感更像藝術品而非音響器材,而這副「迷你木碗」裡卻藏著FiiO聲學團隊兩年磨一劍的野心:14.5mm自研平板單元、1μm超薄膜片、鈦鋁雙鍍層專利,甚至用上28納米晶片級製作工藝。究竟這副「迷你木碗」是行銷噱頭,還是真能越級挑戰?







計與工藝:木質美學的聲學意義

FP3 提供花梨木與黑胡桃木兩種面板選擇,木材的天然阻尼特性可吸收特定頻段共振,為音色添上帶有「模擬味」的鬆弛感。





1μm振膜(約頭髮直徑的1/70)透過真空鍍膜技術將鋁、鈦金屬離子沉積在 PET 基材上。鋁層提升導電效率,鈦層增強剛性,使高頻延伸突破 40kHz 的同時,仍保持鋼琴泛音的「金屬木質感」。

腔體內的特殊流道設計,此技術參照了空間聲學內的尼古拉·特斯拉的單向閥專利。當單元發出超低頻頻率時,氣流被強制減速增壓,形成「深潛卻不淤積」的低頻;尤如在耳道加裝一枚微型低音炮,卻不會掩蓋中頻細節。





 - 前腔體由 3D 技術因應人體工學打印而成,在耳廓增加支撐結構,搭配僅6.5g的重量,實測連續佩戴2小時無脹痛感。





可換線設計標配 4 股 392 芯銅鍍銀線,採用里茲編絞結構,插針採用彎頭 0.78mm 設計,避免耳掛線材摩擦衣領的噪音。線身雖然幼細但實測之下發現有輕微聽診器效應。












主觀聽感評測






播放《Hans Zimmer - Dune》時,FP3 的「特斯拉閥」聲學結構展現精準控制力,不同於動圈單元的「蠻力衝擊」,FP3 的低頻像詠春拳的寸勁;下潛至 20Hz 仍有形體感,但收束速度比 Aria 2 稍快。對比Timeless 2 的平板單元,FP3 的低頻殘響時間更短,亦沒發現常見的低頻掩蔽效應。

測試《Adele - Hello》中,人聲位置靠後移,喉音的沙啞顆粒與齒音呈現出足夠平衡。鈦鍍層讓聲帶閉合的「黏膜摩擦聲」清晰,但稍為銳化。爵士樂《Bill Evans - Waltz for Debby》的鋼琴觸鍵,能聽出木槌敲擊鋼弦的質感,唯整體中頻清晰感及密度欠奉。筆者認為換純銅線可補足中頻厚度,但會損失些許高頻空氣感。






小提琴《AYASA - ANISONG COVER NIGHT Vol.1》琴弦泛音如激光束般筆直延伸,但1μm振膜的輕量化讓極高頻(16kHz以上)來得不太自然,雖然能巧妙避開刺激感,但略有感到失真。

橫向聲場寬度逼近開放式耳機,但縱深稍平。交響樂《貝多芬第九號》的銅管組定位精準,唯獨欠缺層次感遞進,這可能是封閉式結構的物理限制。



 - 跟機已附有 HB11 多用途收納盒一個,實屬加分位置!




 - 包含高頻套及均衡套(S/M/L) 


優勝之處
  • 想體驗平板技術特性的入門燒友
  • 追求「輕量化監聽」的樂手與混音師
  • 雜食性聽者(尤其JPOP/KPOP/電子樂)
其他考慮因數
  • 追求「轟頭低頻」的流行樂愛好者
  • 對木質氧化色變敏感的完美主義者
  • 已有中高階靜電/動圈系統的退燒族


結論:重新定義「入門平板」的標杆




FP3 試圖在迷你腔體內,重現大耳罩的寬鬆聽感,他的成功之處在於用千元價位實現了「技術下放」的表現。雖然用高階DAP能聽出「單元疲累感」,但與 Cayin N3 Ultra 配搭之下已得出能讓入門級玩家滿意的暖感。FB3 既不是「縮水版旗艦」,也不是「參數噱頭」,而是透過納米工藝與聲學巧思,讓平板單元的「高解析」與「自然感」在同品牌的入耳式領域內贏取得獨立位置。


技術規格

單元類型:14.5mm平板單元 
頻響範圍:10Hz-40kHz 
阻抗:32Ω 
靈敏度:105dB/mW@1kHz 
線材規格:0.78MM 雙插針 4股392芯銅鍍銀線 高品質銅鍍金3.5mm插頭  
單邊重量:約6.5g(不含線材) 
耳機面板:花梨木/黑胡桃木

建議零售價: HK$699
查詢:Carve Link(6301 8928)



版權由 feverheadfi 網誌擁有 一切侵權行為必定追究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解析黑鐵紅銅合金混鑄 × 油浸工學!Linksmith 火岩毒物耳機升級線評測

鑽石聲紋的銀河漫遊 : EarAcoustic SPA-Hi End Max 耳機主觀聽感報告

純銅線的權力遊戲,PW Audio Blackicon Series HULK ー 線材的「技術暴動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