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le Audio FoKus Apollo 動圈 + 平板混合單元頭戴式耳機深度評測




Apollo 的命名源自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的載人太空飛行任務「阿波羅11號」,Noble Audio 為品牌首款動圈平板混合頭戴耳機取名為 Apollo 為紀念這般壯舉。


開箱體驗














設計與佩戴






FoKus Apollo 外觀整體色調披著深邃的暗夜灰銀,延續 Noble 一貫的簡約風格。黑色陽極氧化鋁框架搭配意大利 Alcantara 頭帶,觸感細膩且耐用。





耳罩採用橢圓形設計高仿小羊皮包裹記憶海綿,貼合度優秀。FoKus Apollo 亦採用無噪音滑桿設計,實測旋轉流暢和手感順滑。惟 327g 的重量在長時間佩戴(超過 2 小時)後仍會帶來輕微壓頭感,建議調整頭梁伸縮長度以分散壓力。






線材配置誠意十足,附贈 3.5mm 有線、USB-C 線及 4.4mm 平衡轉接頭,滿足多場景需求。




無線性能:功能與妥協

雖然封閉式結構的隔音表現在被動隔音效果在未正式播放音樂時已經非常不錯,但作為一款定位中高階的 TWS 頭戴式耳機,FoKus Apollo 在降噪和通話表現上亦下了不少功夫。它搭載高通 QCC3084 晶片,配合 ADI 的降噪演算法,實現了-35dB的主動降噪深度,日常交通外出時能過濾地鐵、飛機等低頻噪音。切換至通透模式的表現也相當自然,開啟後環境聲清晰可辨,無需頻繁摘除耳機。



- 續航能力實測:ANC 降噪關閉時達約 78 小時(LDAC,50% 音量),開啟後降至約 58 小時,官方宣稱待機時間達 1000 小時


通話方面,CVC 降噪技術能智慧過濾背景雜音,室內使用時可以明顯感受到回音和鍵盤聲音的減弱。戶外場景下,左右各三麥克風的陣列設計確保了收集用家語音的準確性,風噪抑制也做得很足夠良好。




實測之下發現 SONY WH-1000XM5 的 ANC 降噪模式表現會比 FoKus Apollo 更靜更優勝,但通透模式的自然度比 WH-1000XM5 更好,模擬環境人聲的功力更接近真實聲音。

考慮到電競玩家及商務人士的日常應用,耳機左側配備了可拆卸式麥克風接口,用戶能自行更換更專業的麥克風模組,進一步提升會議或遊戲語音的清晰度,這個設計在同類產品中相當少見。







 - 實測在 USB-C 直連下幾乎沒有任何延遲,但麥克風收音易受環境干擾。




 - 可拆卸麥克風的加入,讓它兼具音樂與遊戲耳機的功能性,可惜外觀略顯突兀。


單元架構:創新核心「同軸混合單元」


40mm 動圈單元負責 20-300Hz 低頻,輕鬆處理在傳統平板耳機缺乏的低頻衝擊力。而 14.5mm 平板單元則覆蓋中高頻,繼承 Noble 入耳式耳機的細膩解析力。分頻設計方面採用物理同軸排列及電子分頻方式,以免造成相位失真等問題。

驟眼看來,FoKus Apollo 在硬件功能性上的確有着優異的平衡點,適合對音色有着高要求的技術控燒友,需要頻繁通話的商務人士甚至內容創作者。這種旨在兼顧動圈的動態與平板單元精準度的混合之作,實際表現如何?透過約 200 小時的煲機及用後感,筆者會在以下環節為大家梳理一下。

(文章底部附有Noble Audio 官方 Noble FoKus App 介紹)


主觀聽感評測

測試方式:
・前端:Redmi Pad SE( 無線模式採用 LDAC 連接,有線模式用上 USB-C 連接 )





動圈單元賦予 Apollo 扎實的低頻基礎。無線 LDAC 模式收聽《Slipknot - Duality 》時,電子低頻下潛深沉,超低頻衰減速度稍慢於純平板耳機,Double Bass Drum 營造出更具實體感的震動。隊長 Shawn Crahan 小丑的大鼓衝擊力十分直接清晰;整體低頻飽滿,分析力亦足夠。

中頻表現中性偏暖。Emilie-Claire Barlow《The Very Thought Of You》中嗓音厚度充足,齒音控制得當,但位置略退後,不像 B&W Px8 般貼耳。樂器質感優秀,鋼琴的琴槌敲擊感與弦樂的質感還原到位,不過中高頻稍為明亮。

平板單元的高頻延伸順暢,小提琴泛音可達 15kHz 以上,能量感亦比 Bathys 收斂。鈸片的金屬質感清晰卻不刺激,這種調音犧牲部分燒友追求的「空氣感」極緻高頻,但到巧妙地換取更耐聽的特性。

聲場與分離度是筆者認為 FoKus Apollo 最有特色的地方,雖然為封閉式腔體,但橫向聲場接近開放式耳機的 80%,樂器定位非常精準但縱深稍平。複雜編曲如交響樂《馬勒第五號》中,弦樂群呈扇形展開,整體分離度及層次感已優於多數無線耳機。






無線 vs 有線音質分析:無線反而更完整?

實聽之下發現當在用上同一首歌曲,因無線 LDAC 及有線 USB-C 模式兩種模式皆會使用到 FoKus Apollo 內置的音訊解碼,所以在音色、密度及細節上基本沒有出入。

而當前端換至 Astell & Kern SP3000ss(4.4mm 平衡)採用 Aux-In 模擬輸入時,解析力確實稍高,但音場反而收縮,低頻量感減少,整體聽感變得「乾瘦」。問題可能出在內置解碼的調校,Apollo 的有線模式似乎只是簡單繞過藍牙晶片,未做獨立優化所以導致動態被壓縮。

 - 在 Astell & Kern SP3000ss 直推之下,音壓大約需要調教至Vol 80才得出正常音量。







在 FoKus Apollo 似乎能證明「無線音質不如有線」並非鐵律,它的藍牙調校明顯更用心,動態和氛圍感完勝有線模式,如果閣下追求便利與音質的平衡,它值得考慮;但若執著於傳統有線HiFi,可能會失望。推薦無線(或USB-C連接)使用,忘掉那根3.5mm線吧。


長期使用建議


・煲機重點:動圈單元需 100 小時磨合,低頻彈性逐步提升
・EQ 調整:FoKus Apollo 音色偏向 V-Shape 風格,建議在 Noble App 將 3kHz 提升 2dB,強化人聲穿透力
・保養須知:定期清潔蛋白皮耳墊,避免汗液腐蝕


推薦對象
・追求無線便利但拒絕音質妥協的發燒友
・需要多場景切換(音樂/遊戲/辦公)的實用派
・已有開放式旗艦,需補充封閉式選項的玩家

慎選條件
・降噪性能至上者
・偏好極致高頻延伸的古典樂愛好者
・預算有限且對功能需求不大的用戶


總結




在 5000 - 6000 元價位級別,Apollo 提供了一種罕有的平衡;它不盲目堆砌功能,而是用混合單元技術,為無線音質樹立新標杆,跟附的 EVA 便攜保護盒用料亦非常扎實。Apollo 不是「完美耳機」,卻是無線領域的大膽實驗。它證明動圈與平板單元能在藍牙架構下和諧共存,既滿足低頻愛好者的需求,又保留 Noble 招牌的中高頻質感。


技術規格 

單元類型:40mm 專利設計動圈單元,14.5mm 平板單元
頻響範圍:10Hz-40kHz 
阻抗:32Ω 
靈敏度:99dB ± 3dB @1kHz
線材規格:1.25米AUX線3.5mm插頭(配備4.4mm轉插)
麥克風:降噪麥克風 ×4,通話麥克風 ×1,插拔麥克風 ×1
單邊重量:約 327 g
藍牙晶片:QC3084
藍牙版本:Bluetooth®️ 5.4
藍牙編碼:AAC|SBC|LDAC|aptX|aptX HD
充電時間:約 3 小時

建議零售價: HK$5380
查詢:ECT(3188 0767)


版權由 feverheadfi 網誌擁有 一切侵權行為必定追究

Noble FoKus App 功能介紹及評測:為發燒友量身打造的無線調音實驗室




Noble FoKus App 並非單純的藍牙控制工具,而是將聲學與音響工程結合的調音平台。其核心功能「智能聽感測試」,透過播放 1-3 種測試音頻,讓用戶反饋聽覺敏感度,生成專屬 EQ 曲線;相當於為用戶的耳膜度身訂造「聲學身份證」,補償因年齡或環境造成的頻率感知偏差。

核心功能實測





10段參數化EQ

除了常見的預設模式(如「流行」、「古典」),FoKus App 亦允許對 20Hz-16kHz 頻段進行±12dB 的微調。實測中,將 4kHz 提升 3dB 後,小提琴擦弦的毛刺感立刻浮現,而衰減 125Hz 則能緩解部分錄音的「轟頭低頻」,解決首100小時未煲開聲階段低頻生硬的特性。

觸控指令客製化

可自由分配「雙擊/三擊」動作,例如左耳設定為「下一曲」,右耳為「ANC開關」。但缺乏「長按」功能,且自定義指令偶爾會因藍牙延遲失效(尤其在多設備切換時)。

電量監控與韌體更新

精確顯示左右耳機與充電盒或整對頭戴式耳機的剩餘電量(百分比+圖示),但未能如 SONY Sound Connect 提供「預估續航時間」。OTA 升級過程穩定,但更新日誌描述模糊(例如「增強連接穩定性」未說明具體改進)。

隱藏技巧與局限

跨型號兼容性:僅支援 FoKus 系列(如 Rex5、Mystique),與 Falcon 系列完全不相容。

ANC 控制:缺少降噪強度選項,通透模式也無法調整環境音比例。

數據隱私優勢:官方聲明不收集用戶聽力數據或使用紀錄,適合注重隱私的用戶。


Noble FoKus App 捨棄華麗介面,專注於「聲學可調性」。它的價值在於將高階藍牙耳機的調音權下放給用戶,尤其適合需快速切換觸控邏輯的多設備用戶,想手動修正特定頻段缺陷的調音黨,或至是想透過個性化EQ補償高頻衰退聽力受損者。

但筆者建議可為App稍加改進,例如增加「EQ 雲備份」功能,防止設定遺失, 開放 LDAC 位元率鎖定(避免自動降頻)及加入「情境模式」快捷鍵(如「通勤/工作室」音效預設)。

若閣下追求「一鍵優化」的極簡操作,這款 App 可能過於專業;但對便攜發燒友而言,它卻是榨乾 Noble 耳機潛力的必備工具。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解析黑鐵紅銅合金混鑄 × 油浸工學!Linksmith 火岩毒物耳機升級線評測

鑽石聲紋的銀河漫遊 : EarAcoustic SPA-Hi End Max 耳機主觀聽感報告

純銅線的權力遊戲,PW Audio Blackicon Series HULK ー 線材的「技術暴動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