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Acoustic Audio 虛空銀狩 VSA-MAX 評測分享:鈦金振膜的「女聲毒性」
「女毒」一詞在發燒圈向來玄學——有人追求奶油般滑順的中頻,有人癡迷刀刃般的高頻泛音。EarAcoustic Audio 以工程師的偏執決定了虛空銀狩 VSA-MAX 的野心。VSA-MAX 不是單純的「好聽」,而是一場針對 3,000 餘首亞洲女聲錄音的聲學實驗,巧妙利用用鈦金振膜的精準度及特斯拉磁場的驅動,將「嗓音的致命誘惑」重新定義為用家可感受到的音質。 VSA-MAX 開箱片連結按這裡 設計與工藝:暗夜狩獵的美學 ・腔體結構:航空級鋁鎂合金經五軸 CNC 切削,表面「異形流線」工藝讓光線折射如銀河裂痕,佩戴貼合度優異, 38g 重量對耳廓小的用戶稍顯壓迫。 ・單元技術:11.4mm 全幅鈦金振膜:磁控濺射工藝鍍 99.97% 純鈦,剛性得到大幅提升,瞬態響應更為精準。 1.6T 雙環磁路:N52 磁體反向疊加消除漏磁,優化結像精準度。 雙腔體調音:前腔體採用羊毛濾網抑制低頻淤積,後腔體螺旋導管擴展高頻聲場。 ・線材:採用 408 芯利茲編織鍍銀線,4.4mm/3.5mm 可換插頭設計,分線器亦可見「VoidSilver Stalker」型號標示。 主觀聽感評測 前端:Astell&Kern SP3000ss(4.4mm平衡),Pentaconn Typer C 解碼轉接線 用 Pentaconn Typer C 解碼線測試王嘉爾 Jackson Wang《GBAD》,低頻下潛至 20Hz 卻量感節制,但羊毛濾網吸收多餘能量,低頻收束速度夠快。電子合成低音鼓衝擊力集中不擴散,亦不掩蓋中頻,不屬於部份主打玩低頻動圈耳機的「拳拳到肉感」類型。這或許是雙腔體調音的取捨:避免「悶糊」的代價是犧牲部分氛圍渲染。 換成 SP3000ss (4.4mm 平衡輸出)播放蒄晴Niko版本的《青花瓷》時,VSA-MAX 的中頻解析做得非常細緻,並非同價位級別入耳式耳機能匹配的人聲仔細度。氣流穿過聲帶的濕潤感、舌尖抵住上顎的細微彈跳,甚至換氣時穿過牙縫的氣流都纖毫畢現。 再轉 3.5mm單端試試,鈦金振膜的剛性讓人聲結像如手術刀般銳利,但過度追求細節也帶來副作用,例如齒音控制:錄音品質差的曲目(如早期港樂)可能觸發「針尖效應」;情感密度方面:相比 A8000 的絲綢質感,VSA-MAX 更接近「解剖報告」,適合理性派而非浪漫主義者。 小提琴獨奏《Hilary H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