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W Black Malus 深度聽感評測:十周年紀念的技術結晶 🎇🎆

 


AW Black Malus「黑海棠」作為品牌十週年的紀念型號,其核心價值在於體現了 AAW 對聲音工程與工藝美學的深刻理解。採用 16 動鐵單元配置,透過五路分音試圖實現多動鐵單元架構的協調性。AAW 藉着如 Black Malus 蛋白石寶石面板的獨特性向支持者致敬,其命名「黑海棠」亦取自海棠樹的神秘色彩,象徵成長、堅韌和轉變。利用設計美學在彰顯使用者個性的同時,也試圖體現聲音本身的多維本質。


AAW Black Malus 開箱片連結按這裡

開箱體驗


設計與工藝



聲學架構的系統化思維


Black Malus 採用 16 動鐵單元設計,展現了對分頻協同效應的資深理解。其 5 路無源分音系統透過精密計算的電容及電感網絡,將頻段劃分為 低頻(4單元)、中頻(4單元)、中高頻(2單元)、高頻(2單元)、超高頻(4單元),這種設計旨在確保每個頻段都由專職單元負責,追求的是全頻段無縫銜接的自然聽感。



創新的低音與高音處理


為了提升低音表現,AAW 運用了 4 粒帶有排氣功能的自家製微型低音動鐵單元組成陣列。而在高頻部分,4 個超高頻動鐵被安裝在 3D 打印的導管中,並盡可能靠近耳膜。這種設計意在減少聲波在傳導過程中的衰減和不必要共振,從而獲得更為純淨、延伸極佳的高頻。



穩固的腔體結構


跟較早推出的 Mokara 一樣,耳機外殼採用的是「三文治式」混合結構設計,基礎是精密設計的 3D 打印聲學腔體。此舉是為了優化腔體內的氣流,控制諧振,並提供堅固的支撐,特別是對於 2-pin 插針座的保護,從而實現精準且低失真的聲音再現。

外觀與配件





獨一無二的寶石面


Black Malus 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將聽覺與視覺藝術完美地融合。每副耳機的面板都嵌入了真正的天然蛋白石,在光線下會閃爍出虹彩藍、綠和火紅色的獨特圖案,且每一片的紋理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使得每件產品都如同定制的藝術品,呼應了其「紀念款」的身份。



Null Audio Epsilon 單晶銀耳機線


標配了一條由 Null Audio 打造的 48 吋單晶銅耳機線,並標配 4.4mm平衡插頭。傳統銅線普遍在中低頻氛圍感方面較濃厚,但 Black Malus 選上導電性比傳統銅材更佳的單晶銀作原裝線,訊號傳輸損耗較低,實際聽感上背景更黑、細節更突出,同時能帶來更通透的高頻、更清晰的細節解析力。這為用戶提供了高品質的基礎線材,免去了後續升級的煩惱,也表明了其面向高階玩家的定位。



為 Black Malus 打造的木紋定制耳機盒,以深色調木紋外殼與精確成型的內部襯墊,提供了超越常規的堅實保護與井然有序的收納空間;木質特有的溫潤手感與扎實的結構,強化了攜帶時的耐用性與安心感。



Liquid Morph 液態矽膠


Liquid Morph 液態矽膠耳套以其親膚柔軟的材質,顯著提升了佩戴的貼合感與長期使用的舒適度;其導管設計能更順應耳道形狀,改善了被動隔音效果之餘,更為聲音帶來更密實的質感與清晰的結像。然而,玩家需留意其材質對油脂較為敏感,存在因汗漬積累而可能影響整體耐用性,需定期清潔維護。


附送海綿、矽膠及新款 Liquid Morph 液態矽膠 共三款耳套。文章聽感部份會簡單記錄三款耳套的聲音取向分別。

主觀聽感評測


測試前端:Astell&Kern SP3000ss(4.4mm平衡)



低頻:精準的能量控制


首先,在低頻表現上,Black Malus 搭載的四顆帶排氣功能的微型動鐵單元,的確能提升低音的清晰度與控制力。在實際聆聽中,筆者感受到低頻並未只追求量感,而是同時強調層次與彈性。例如,在播放 Nnenna Freelon 爵士樂專輯《 Homefree 》中的低音大提琴或電結他的節奏部分時,低音下沉深沉且迅速,沒有任何臃腫感,整個低頻段以乾淨利落的力度呈現,這讓音樂的節奏基礎顯得穩固而不掩蓋中高頻細節。暫時而言,Black Malus 低頻給我的印象是強勁卻不喧嘩,適合追求精準而非轟鳴的聽感。


另外在 John Kaizan Neptune & TakéDaké《 Asian Roots 》的試聽中,Black Malus 展現出與傳統動圈截然不同的低頻質感;在 Ocean Motion 曲中,鼓點衝擊力集中且邊界清晰,殘響收束速度極快,能聽見鼓皮每下震動的衰減。而得益於其 4 單元低音陣列的同步工作模式,每個單元僅需負責局部頻段,避免了單一單元全頻段工作時的瞬態壓縮。與 64 audio U12t 的鬆軟低頻相比,Black Malus 更接近專業監聽的準確性,但透過腔體諧振的微調保留了適度氛圍感。



中頻:透明的層次還原


中頻部分,Black Malus 的中音與中高音單元配置,旨在實現人聲與樂器的自然再現。在試聽人聲為主的曲目,如 Diana Krall《 Turn Up The Quiet 》時,我注意到中頻線條清晰且位置適中,沒有刻意前突或後退的傾向。人聲表現溫暖而真實,細節豐富,例如 Krall 的呼吸聲與細微震音都能被捕捉,但不會顯得刻意銳利。這得益於其五路無源分音架構,有效協調了單元間的過渡,減少了頻段間的干擾。在樂器重播方面,鋼琴或弦樂的中音域聽起來飽滿而有實體感,不會單薄或空洞,這讓音樂的情感表達更為直接。


而在 Norah Jones《Don't Know Why》中,嗓音的胸腔共鳴與齒音細節形成一個比較有趣的立體層次;喉音震動位於聲場深處,而唇齒氣流則貼近耳畔,這種縱向分層效果得益於中頻與中高頻單元的階梯式分工。相較 Serenity 寧靜號的濃郁染色及 Mona Lisa 的甜膩細滑感,Black Malus 選擇了更中性的還原路線,讓歌者特質得以完整保留,但不會添加額外的甜膩感。整體 Black Malus 的中頻均衡性讓我印象深刻,它是以中性姿態呈現原音,這對監聽用途或追求音色還原都很有價值。



高頻:克制的細節揭示


高頻與超高頻的表現,是 Black Malus 的亮點之一,其四顆超高音單元置於 3D 打印導管中,對提升高頻延伸與空間感均起到幫助。在聆聽古典曲目如收錄於 2005 年, Janini Jansen 版本的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Spring 時,高音部分聽來順滑延展,極高頻泛音如透光琉璃般通透,卻沒有常見的刺耳或乾澀感。例如,小提琴的高音弦線或鈸片的敲擊聲,細節豐富且空氣感十足,能清晰地再現泛音結構,讓音樂聽起來更立體而開放。這種設計儘可能減少了聲壓衰減,使得高頻信息得以完整保留,營造出寬廣的聲場。而在複雜的交響樂中,樂器間的定位精準,層次分明,未察覺到任何擁擠或模糊的現象。這種「細節充分但不強迫」的呈現方式,證明 AAW 團隊對聽覺心理聲學的深度掌握:與其過度刺激聽覺神經,不如讓細節自然浮現。


16 動鐵的聲場寬闊感、分離度的空間構建


整體聲場與分離度方面,Black Malus 的「三明治」混合外殼與 3D 列印腔體,理論上有助於減少共振並增強隔音,這在聽感上轉化為一個較為寬廣且深度的聲場體驗並得到佐證。在試聽更大型編制音樂如《布蘭詩歌》時,我感受到聲場不是無限擴張的類型,而是以精準的邊界感呈現,整體呈現橢圓形分布,縱深層次感強烈。這讓音樂聽起來更有包圍感,合唱團層次從前排延伸至後方穹頂,各聲部間保持著恰當的空氣間隔。分離度表現同樣出色,在多樂器疊加的段落中,每個聲音元素都能保持獨立,不會相互掩蓋,這對發燒友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特質,因為它能還原錄音中的細微之處,模擬出自然聲源的傳遞路徑。



液態矽膠耳套與海綿、普通矽膠耳套的聽感比較


首先,海綿耳套在呈現出較為溫潤柔和的特性。其多孔材質能有效吸收高頻能量,減少刺耳感,使聲音聽起來更順滑且富有包圍感。例如,在播放人聲或爵士樂時,中頻部分顯得更豐滿而親切,低頻則帶有輕微的膨脹感,營造出溫暖的氛圍;但缺點在於細節解析可能稍顯模糊,高頻延伸較為收斂,音場表現較為內斂,整體動態對比不如另外兩款耳套鮮明,長時間使用後亦可能因壓縮變形而影響一致性。



其次,矽膠耳套則偏向清晰與中性的表現。材質較硬,能提供較好的隔音效果,聲音傳遞更直接,低頻力度感更突出,中高頻細節也更為分明。在試聽古典或流行音樂時,樂器分離度更高,聲場寬廣度適中,但缺點是佩戴舒適度較低,長時間使用易產生耳道壓力及疲勞感,在人聲主導的曲風,聲音可能略顯乾澀,缺乏情感渲染,低頻有時會顯得過於緊實而失去彈性。



最後,Liquid Morph 液態矽膠耳套在聽感上顯然取得更平衡的方案。其柔軟親膚的材質不僅提升佩戴貼合度,還強化了隔音效果,聲音表現上結合了海綿的舒適與矽膠的清晰。低頻部分更具層次與控制力,不會過度膨脹或緊繃;中頻人聲與樂器細節豐富且自然,高頻延伸順滑,整體聲場較為開闊,分離度優異。然而,它可能不如海綿耳套那般溫暖,也不像普通矽膠那樣過清晰,而是在細膩度與真實感間取得折衷,適合追求音色還原度與舒適兼顧的發燒友。



小總結:每種耳套各有特色,海綿耳套適合偏好溫暖氛圍的聽者,普通矽膠耳套適用於追求解析力的場景,而液態矽膠耳套則在舒適與聲音精準度上提供了一個可靠的選擇。

總結



AAW Black Malus 十周年紀念耳機以象徵成長與轉變的「黑海棠」為名,於聲學結構展現深度追求:其 16 動鐵單元透過五路分音與 3D 打印聲學腔體實現無縫頻段銜接,專利低音陣列與貼近耳膜的超高音導管設計,共同構築出兼具清晰度、深度與細節表現的寬闊音場。搭配誠意十足的單晶銅平衡線材,整體完成度充分體現了品牌十年積累的技術底蘊與藝術美學。


聲音風格上,Black Malus 更偏向於精準還原與細膩表達,而非濃烈的暖厚 / 模擬味。對於偏好溫暖厚重模擬味,或是主要聆聽壓縮較為嚴重的流行樂的用戶而言,Black Malus 的高分析力可能會過於直白。

 

整體筆者認為 Black Malus 非常適合追求豐富細節和全頻段均衡表現的資深發燒友,亦適合同時看重產品音質與獨特藝術價值的收藏者。建議有條件的朋友,務必親耳試聽,以判斷其聲音哲學是否識合你的聽音偏好。


技術規格


單元:16單元動鐵單元 四粒低頻、四粒中頻、兩粒中高頻、兩粒高頻、四粒超高頻

靈敏度:105dB SPL@1Khz

THD<=0.5% @1mW@1Khz

阻抗:18ohm@1Khz

頻率響應:10Hz~40Khz

外殼物料:蛋白石面板 + 3D列印耳機殼

線材規格:Null Audio 48 吋單晶銅耳機線,0.78MM 雙插針、4.4mm平衡插頭


建議零售價: HK$10,980.00 (公模),HK$11,980.00 (私模)

查詢:GD Audio(2743 1388)


版權由 feverheadfi 網誌擁有 一切侵權行為必定追究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解析黑鐵紅銅合金混鑄 × 油浸工學!Linksmith 火岩毒物耳機升級線評測

鑽石聲紋的銀河漫遊 : EarAcoustic SPA-Hi End Max 耳機主觀聽感報告

純銅線的權力遊戲,PW Audio Blackicon Series HULK ー 線材的「技術暴動美學」